查看原文
其他

受创与急冻反应:是好是坏,抑或好坏参半?

Seltzer 鹿鸣心理 2021-04-27

原作 | Leon F. Seltzer Ph.D.

来源 | Psychology Today

翻译 | 一隻鹿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战或逃反应(fight-flight response)”——那是在感觉生命受到威胁时,动物(包括人类)的自然反应。


相对而言,比较不为人知的是战斗-逃跑-急冻反应(fight-flight-freeze response)。多出来的这个反应说的是当我们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遭遇的威胁超出了自己的应对能力之外,被吓得像突然冻僵了一样动弹不得、魂飞天外的现象(比如地震时吓得呆立当场,回过神来后才开始逃难或是完全丧失求生欲)。


图片来源:网络



01.战斗-逃跑-急冻反应的发生机制


首先来看看战斗反应吧,不管准不准确, 当危险现前时,一旦我们判断这个威胁是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会进入战斗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交感神经系统就会释放出各种激素——尤其是肾上腺素——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生理准备,帮助你赢得这场战斗。

 

相反,如果你的判断让你相信自己无法战胜眼前的威胁来源,那么你就会产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冲动——这就是逃跑反应。这种反应还会瞬间燃烧你身体中全部的储备能量来提高逃跑速度——由此,理想情况下,你能够逃出生天(无论那是一个敌人、一头猛兽,还是一场诸如地震海啸之类的自然灾害)。

 

那么,在怎样可怕的情况下,你才会陷入完全瘫痪如木头人一样的急冻状态呢?通常,在你判断出自己百分之百地打不赢又跑不掉后,几秒或是几毫秒之内,就会出现急冻反应。出人意料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装死般的急冻反应就跟勇敢战斗或全力逃跑一样有用。


图片来源:网络


02.为什么会发生急冻反应?


为了更好地理解急冻反应,不妨设想一下那些普通人完全无法招架的情境。在那些情境中,你既不能通过释放身体激素来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也无力激发焦虑驱动的逃跑潜能,取而代之的是彻底的绝望:打也打不赢,逃也逃不掉,更不会有人赶来救你。

 

比如,你被一只藏獒咬住了脖子,它动动嘴就能让你和这个世界永别。或者,作为一个小孩,你发现自己被一个大你十多岁的恶棍揪到了操场上,不由分说地对你拳脚相加。再比如,一个性侵受害者被强悍的侵犯者完全禁锢了人身自由。又或者你茫然无助地被困在一场转眼即至的自然灾害中——像是一场雪崩、地震、龙卷风、海啸等等。

 

在这些高危情境中,人会体验到手脚发软、颤抖害怕、慌张,以及惊骇等。这些极端体验中满载着焦虑与恐惧,以至于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聚焦于当下——而这正是成功处理心理或人身危机时所必须的状态。因此,在极端不利情况下,“冻住自己”或是“麻痹自己”——即与当下的时空断开联系——几乎可以说是你所能做的唯一、也是最管用的事情了。


图片来源:《唐山大地震》



03.急冻反应的积极作用


你的恐惧使你在身体上、精神上和情感上都无法动弹,这使你不会感到发生在身上的事情是多么的难以承受。相反,如果你在极度敏感的状态下体验相同的一切,则可能会受到更大的精神伤害。在这些情况下,你的身体释放的一些神经递质(比如内啡肽)就会发挥镇痛剂的作用,因此生理或心理上所受到的伤害的痛苦程度就会减弱。

 

除此之外,当你采取非战斗的姿态后,那个挑事的人或者那只猛兽也可能会丧失继续攻击的兴趣。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挑衅,如果你无法让对方消失的话,那么通过阻断身体的接收信号让自己“消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创伤中的急冻反应——仅就创伤发生的当下来说——与战斗/逃跑反应一样有用。


图片来源:《大小谎言》

 

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你用来保护自己的各种应对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理智与否,你都可能会经历一系列会威胁到你生存的情况。例如,仅仅是生气的父亲或母亲的一个拒绝或轻蔑的眼神,就能让你感到格外的担忧和害怕——不会再有人爱我,没有人在乎我,所有人都不理我——以至于你可能会被迫隔断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急冻反应。


长大之后,你的身形、力量、认知发展程度和情绪资源都远远超过了小时候的自己,因此你处理不利情况的能力就会比从前脆弱得仿佛不堪一击的自己强大许多。但这并不能抵消幼时的某些急冻反应给你带来的长远影响。



04.急冻反应的消极影响

 

个体所出现的恐惧症、惊恐发作、某些强迫症状和各种焦虑症状等让人“无法动弹”的现象,常常可以被理解为某种形式的急冻反应的体现——虽然最初的创伤源头已经消失了,但个体可能一直没能释放当时的恐惧、紧张情绪,也没有机会“解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许多特征都与这种情况有关。

 

虽然几乎总是完全无意识的,但此时此地的一些情况可以让你回想起数年前(有时是很久很久以前)遭受的创伤。与创伤记忆有关的最初的那些恐惧或恐慌情绪如果从来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就会迫使你对当前的触发因素做出反应,仿佛过去发生的事情正在重演。因此,你会不由自主地重复与当年如出一辙的急冻反应——你的大脑一片空白,你的理智也在自动化反应中消失。


图片来源:wakeupworld.com


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所采用的有效的应对策略——也即从一件远远超出你处理能力的事情中解离出来——在你长大后会让你如此不便。更糟糕的是,在极端情况下,解离的反应还可能危及生命。


当你被不恰当的、夸大的恐惧所阻碍时,你就无法理智地应对身旁可能会对你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事情。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最近所流传的“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论跑不跑得掉,“跑”总会比“不跑”多一线生机。

 


05.急冻反应与PTSD


有一种假设是,如果个体在创伤中出现解离症状,那么十有八九日后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正如前面提到的,年幼的孩子在遭受创伤时特别容易发生解离反应。例如,一个人在儿童时期遭受了可怕的家庭虐待,并在此期间“僵住了”,那么这人即使在成年之后,也会特别容易再次被环境触发这种“冻僵”反应。


有的时候,引发当前二次创伤的环境刺激并不是某种具体的人或事物,而可能只是源于一种高压状态,且这种状态本身就是对与最初创伤相关的急性压力的无意识提醒。许多与压力有关的慢性疾病现在被创伤专家视为是过去未能愈合的创伤的躯体表现。


综上,如果前面的描述符合你或身边亲友的状况,寻求专业支持来定位并释放身体中那些被冻结的能量是相当有帮助的。




 

补充阅读:


1.佩里, 迈亚(2015).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 (曾早垒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 Seltzer, L, F. (2015, Jul 08). Trauma and the Freeze Response: Good, Bad, or Both?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C3%A9volution-the-self/201507/trauma-and-the-freeze-response-good-bad-or-both




编辑:小雅





鹿 其 鸣 也,寻 其 友 声


长按二维码

关注鹿鸣心理 



留言获赞破10的前两位读者将获得《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一书的赠书机会

截止6月26日零点,届时请获奖读者联系后台提供寄送地址~



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